上星期買了 Studio Display ,使用上已滿一週。儘管它確實是個好螢幕,但期間仍少不了一定的探索和適應過程。
結論上,我會留下它。
之前在 臉書發文已提過「若最終沒有退貨,再來寫一篇『 必須選它的理由 』」,我想這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這麼貴的東西,確實值得好好寫一篇選購指南。更別說我為了買 Mac 的外接螢幕,也著實做了不少功課。
我打算把整個選購螢幕歷程所做的功課、曾經考慮的選項、Studio Display 購買上要特別注意的點,還有入手後我對於大螢幕的不適應所做出的調整與改善。
尤其是那些「 曾經太過年輕 」的天真想法 — 買入後發現根本不切實際,當初純粹是多想了……等以上種種,寫成一個「三部曲」系列。
一、所做的功課與曾經考慮過的選項
為 Mac(Macbook / Mac mini)買一台外接顯示器所需要下的功夫,除了選購螢幕本來就必備具體的基本知識之外,macOS 作業系統也有一些不同於 Windows 的「獨特之處」。
換言之,想要做出好的決定,「螢幕選購」與「Mac 螢幕選購」這兩種先備知識都是不可缺少的。
所幸 YouTube 上已有好些影片整理了這類內容,有特別出色的,我會在文中介紹並強調我認為的重點(有些影片真的好長……)。
此外,我會順便介紹曾經心儀的兩款非 Studio Display 螢幕 — 雖然後來還是捨棄了,講述當時考慮它們的理由與做過的功課,作為不想花大錢買螢幕的替代方案。
二、Studio Display 使用心得與採購指南
Studio Display 的介紹與評測影片已經非常多,所以它的整體素質、表現如何,並不需要我再重複著墨。
再說,文字也不比影片更適合表達螢幕的聲音、色彩在呈現上的種種迷人之處。
所以本篇的著眼點,在於我選購 Studio Display 前,所 慎重考慮過 的部分,與實際購入後遇到的「困難」。
但還是會提一些它的優點 — 那些我很喜歡的地方。
只不過,那些你 不喜歡或 可能無法接受的環節,才是做決定時最重要的考量點 — 那些「不」才是關鍵 。
本文會著重在 Studio Display 的哪些特點可能會讓你 想對它說「不」,或者你可能沒考慮到的 潛在問題 ,省得買回來後,還要大費周章退貨 — 它好重!
所以,這絕不是「另一篇」開箱評測,而是給潛在購買者的「 買前必讀 」。
三、我如何使用 Rectangle app 讓 Studio Display 變得好用
Rectangle 是 macOS 上的視窗管理工具,可以讓你分割視窗、快速將視窗拖曳至不同區域並對齊,使得 多工作業 更加方便。
但說真的,我用它的方式並不如你想的那樣 — 上下分割、左右分割之類的,其實我不太用。
本文會討論「 為什麼 Rectangle 對我是必要的 」,以及我在 Studio Display 上使用它的主要方式,還有一個比較 Geek 的自定義。
必須說,我完全不是為了什麼多工,純粹是因為 27 吋螢幕對我而言太大了 。我必須透過 Rectangle 把視窗縮小,才能好好使用 Studio Display — 或其它 27 吋螢幕。
你可能覺得:「那就縮小視窗就好了啊?有什麼特別之處?」
對我而言,這其中的「 眉眉角角 」,非 app 不能勝任。
所以,Rectangle 不止必要,而且是我螢幕選購之路的 最後一塊拼圖 ,值得為它留一點篇幅。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blog.kyomind.tw on March 1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