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in app

Sign In

Write

Sign In

kyo
kyo

286 Followers

Home

About

Mar 11

13,我買了 Apple Studio Display 與系列心得寫作計畫

上星期買了 Studio Display ,使用上已滿一週。儘管它確實是個好螢幕,但期間仍少不了一定的探索和適應過程。 結論上,我會留下它。 之前在 臉書發文已提過「若最終沒有退貨,再來寫一篇『 必須選它的理由 』」,我想這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這麼貴的東西,確實值得好好寫一篇選購指南。更別說我為了買 Mac 的外接螢幕,也著實做了不少功課。 我打算把整個選購螢幕歷程所做的功課、曾經考慮的選項、Studio Display 購買上要特別注意的點,還有入手後我對於大螢幕的不適應所做出的調整與改善。 尤其是那些「 曾經太過年輕 」的天真想法 — 買入後發現根本不切實際,當初純粹是多想了……等以上種種,寫成一個「三部曲」系列。 一、所做的功課與曾經考慮過的選項 為 Mac(Macbook / Mac mini)買一台外接顯示器所需要下的功夫,除了選購螢幕本來就必備具體的基本知識之外,macOS 作業系統也有一些不同於 Windows 的「獨特之處」。

中文

3 min read

13,我買了 Apple Studio Display 與系列心得寫作計畫
13,我買了 Apple Studio Display 與系列心得寫作計畫
中文

3 min read


Mar 4

從 Logseq 看清單式筆記的兩大缺點

逐字稿與長文本 — 〈從 WorkFlowy 到 Logseq — — 我偏愛「清單式筆記」的四大理由〉中,我們講完了清單式筆記的四項優勢。 然而,有光就有影,這篇就來說說,不適合「清單」的場景,也就是清單的弱勢。 使用 Logseq 至今,我覺得明顯不適合清單的場景主要有二: 逐字稿。 長文本(長篇內容)。 因為 Logseq 屬於清單式筆記軟體,所以你也可以認為上述兩者算是 …

中文

5 min read

從 Logseq 看清單式筆記的兩大缺點
從 Logseq 看清單式筆記的兩大缺點
中文

5 min read


Feb 25

12,blog 新增文章訂閱功能 — 使用 follow.it — 與我的思考

在臉書、YouTube 這類「流量大平台」興起之後,很多創作者雖然因此獲得不少流量甚至一夕爆紅,但對 平台演算法 的心情,仍然是愛恨交加。 在文字創作領域,為了對抗平台與演算法,古老的 電子報也迎來了一波「 文藝復興」,造就了一堆電子報服務提供者,比如 Mailchimp、 Convertkit 。 它們讓作者可以直接把內容透過 email 發送給 …

中文

5 min read

12,blog 新增文章訂閱功能 — 使用 follow.it — 與我的思考
12,blog 新增文章訂閱功能 — 使用 follow.it — 與我的思考
中文

5 min read


Feb 19

Linux 開發環境設定大全:zsh、zinit、pyenv、poetry、docker

Python 後端開發必備 — 最近為了升級 Ubuntu 版本,重建了工作上的 Linux VM(直接升級會怕),所以又得重新設定一次開發環境。 軟體界有一句名言叫「 吃自己的狗糧 」,通常指的是自己開發的工具,自己先使用。而每次重設 Linux 開發環境時,我也都在吃自己的狗糧 — 看自己寫的教學文章。 不誇張,就是一篇篇看,把指令複製貼上,一步一步將環境設定到位。 做了好幾次以 …

中文

7 min read

Linux 開發環境設定大全:zsh、zinit、pyenv、poetry、docker
Linux 開發環境設定大全:zsh、zinit、pyenv、poetry、docker
中文

7 min read


Feb 18

11,我絕不當資訊的聚合者

你一定用過 Pocket 這類可以幫你把文章、網址存下來,以供日後再讀的服務。現在很多瀏覽器也內建了類似功能。 可以說,這樣的「 稍後再讀 」服務,幾乎是現代人獲取和管理網路上資訊的起手式。畢竟資訊量實在太大,不可能一看到什麼就讀什麼。 如果要再進一步,將這些資訊歸納、整合,那可就 非常複雜 了! 聽聽星箭廣播這期〈 107: 希望我們的第二大腦都不會太遲緩:聊聊學習生產力工具(ft. 財報狗林威宇) 〉,我們可以得知,有一種人,特別熱衷於整理、消化網路上的各種資訊。 通常,他 / 她們也都挺厲害的,比如上述財報狗的 林威宇 。 而我想說的是 — 我絕對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中文

4 min read

11,我絕不當資訊的聚合者
11,我絕不當資訊的聚合者
中文

4 min read


Feb 12

10,Weekly Review 寫滿 10 回的心得與改進

從 2022 年 11 月 6 日的〈 01,為何他們可以,但我不行 〉到今天,Weekly Review 剛好滿 10 回了! 如果是整個 blog 是我在寫作方面的「產品」,那「Weekly Reivew」可以視為產品中的一個重要 feature 與嘗試。 而一個成長中的 feature,必然經過一次次的迭代與更新。本期就來看看,從第一篇到現在,期間我有哪些感受與發現,以及做了哪些調整。 以下是我的心得(突然覺得這句話好 GPT🤣)。 一、關於「定期」與「不定期」的取捨 大部分的電子報都是每週更新一期甚至兩期,除了逢年過節或作者要務纏身不克更新之外,訂閱的讀者們對於出刊規律,有著一定的期待。 若輕易辜負,難免會給人一種「三天曬網,兩天捕魚」的感覺。 因此,考慮到我的內容屬性(不易量產)與寫作紀律(毫無紀律),我在一開始就選擇了「 不定期 」的更新模式,藉此逃避週更責任!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個選擇還是比較適合我的 — 因為我確實沒辦法每週都寫出自己覺得有趣的內容。

中文

4 min read

10,Weekly Review 寫滿 10 回的心得與改進
10,Weekly Review 寫滿 10 回的心得與改進
中文

4 min read


Feb 11

VS Code 透過 settings.json 設定 PYTHONPATH

告別 ModuleNotFoundError — 前幾天,同事為專案的局部元件寫了一個偵錯小程式,我們姑且稱為 debugger.py。該程式中會使用到整個專案的共同設定,這些設定則放在專案下的 configs 模組(資料夾)裡,所以需要另外 import: import os import sys from configs.config import TestMode # import 本 …

Python

9 min read

VS Code 透過 settings.json 設定 PYTHONPATH
VS Code 透過 settings.json 設定 PYTHONPATH
Python

9 min read


Feb 5

09,我的 Macbook 之旅 + 新的野心

過年期間,什麼正事都沒做,天天睡到中午,非常愜意。 唯一勉強和「正事」沾得上邊的,就是花了一堆時間在 YouTube 上,觀看最新發表的 M2 Pro/Max Macbook Pro 與 2021 版的差異介紹、評測影片。 因為我想要幫自己換電腦了! 我的第一台 Macbook 說起來,我的第一台蘋果電腦,是 2016 年底時買的 12 吋 Macbook 整修品 。(但我的是銀色的) 之所以可以接受這樣的規格,是因為當時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需要用它來寫程式!那時還在執行分署當書記官,所以只視它為普通的下班休閒文書機 …

Weekly Review

5 min read

09,我的 Macbook 之旅 + 新的野心
09,我的 Macbook 之旅 + 新的野心
Weekly Review

5 min read


Jan 29

08,年末特輯下:2022 工作與程式學習總結

「今天是公司尾牙,也是我進公司剛滿一年半。」 — — 本來要用這兩句作為開頭的🤣。結果年假放起來,一轉眼兩星期過去,驀然回首,2023 年 1 月都快結束了! 不得不說,2022 才是我身為軟體工程師,覺得自己比較有進步的第一年。儘管不特別勤奮,但對細節還是相當講究的,尤其是「團隊文件文化」的建立,與程式碼可讀性的落實。 個人部分,寫程式的能力,要 …

Python

4 min read

08,年末特輯下:2022 工作與程式學習總結
08,年末特輯下:2022 工作與程式學習總結
Python

4 min read


Jan 5

從 WorkFlowy 到 Logseq — 我偏愛「清單式筆記」的四大理由

速度與力量兼具 — 本文原為〈Logseq 使用滿一個月心得:一顆冉冉升起的「卡片筆記」新星〉中的一個章節 — — 「清單的四大優勢」,但因後續擴寫內容並加上動態演示圖片,為避免原文篇幅過於肥大(畢竟該篇的主角仍是 Logseq),故獨立成篇。 清單式筆記的定義 所謂「清單式筆記」(又稱「大綱式」筆記),指的是筆記的內容、段落都會強制以「無序清單」 — — 即「bullet points」 — — 來呈現,如下: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與之相對的,則是「文件式筆記」,其實就是我們一般常見的筆記頁面,可以插入大量不同元素,比如一般文字段落、引用區塊、程式碼、分隔線或 H2 標題等等。 👑 清單之王:WorkFlowy 要了解清單的優勢,我們就不得不提,把清單發揮到淋漓盡致的 — — WorkFlowy。 我曾經付費過 WorkFlowy 一年,那種可以隨手調整每一段文字區塊「順序、層級」的清單式筆記結構,真的很對我的胃口。

Workflowy

5 min read

從 WorkFlowy 到 Logseq — 我偏愛「清單式筆記」的四大理由
從 WorkFlowy 到 Logseq — 我偏愛「清單式筆記」的四大理由
Workflowy

5 min read

kyo

kyo

286 Followers

更多內容都在我的部落格:https://blog.kyomind.tw/

Following
  • Farhan Tanvir

    Farhan Tanvir

  • Cheng-Wei Hu | 胡程維

    Cheng-Wei Hu | 胡程維

  • Bennett Garner

    Bennett Garner

  • 莫力全 Kyle Mo

    莫力全 Kyle Mo

  • Happy Read 樂讀

    Happy Read 樂讀

Help

Status

Writers

Blog

Careers

Privacy

Terms

About

Text to spe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