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買了 Studio Display ,使用上已滿一週。儘管它確實是個好螢幕,但期間仍少不了一定的探索和適應過程。 結論上,我會留下它。 之前在 臉書發文已提過「若最終沒有退貨,再來寫一篇『 必須選它的理由 』」,我想這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這麼貴的東西,確實值得好好寫一篇選購指南。更別說我為了買 Mac 的外接螢幕,也著實做了不少功課。 我打算把整個選購螢幕歷程所做的功課、曾經考慮的選項、Studio Display 購買上要特別注意的點,還有入手後我對於大螢幕的不適應所做出的調整與改善。 尤其是那些「 曾經太過年輕 」的天真想法 — 買入後發現根本不切實際,當初純粹是多想了……等以上種種,寫成一個「三部曲」系列。 一、所做的功課與曾經考慮過的選項 為 Mac(Macbook / Mac mini)買一台外接顯示器所需要下的功夫,除了選購螢幕本來就必備具體的基本知識之外,macOS 作業系統也有一些不同於 Windows 的「獨特之處」。